產後兩分才斷臍 嬰兒發育表現較佳


下次來跟醫生討論看看

老媽也沒錢幫你存臍帶血 感覺也沒啥用 XD

留著自己充分利用也好~~~

【聯合報/鄭博仁/長庚醫院婦產部副教授】

在產科醫療實務養成教育中,剛跨入臨床領域的新手醫師們經常在不知不覺中迅即墜入「前輩說」

、「經驗談」的五里迷霧裡而不自覺;通常是從「一片空白,茫茫然」至「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

」,而「一回生兩回熟,習慣成自然」的三部曲。許多醫療準則也就這樣代代相傳,而約定成俗了。


自西元1913年以來,全球的產科醫師或助產士在「專家如是說」的影響下,一直遵循著「胎兒娩出

後應立即斷臍」的金科玉律。最近,愈來愈多的實證醫學開始向此一常規挑戰。


上個月知名醫學期刊「刺胳針」,刊出一篇由美國加州大學查巴羅教授等人所做的一項跨國性大規

模研究論文,他們比較了出生後立即切斷臍帶、產後兩分鐘再斷臍,兩組胎兒在成長六個月後的血

液狀況。結果發現延後斷臍這一組嬰兒平均血球容積、血清鐵蛋白及鐵離子貯存量皆明顯提高,爾

後新生兒發生缺鐵性貧血的機率也較低。


立即斷臍是產後積極處置的一部分。根據統計,在產後階段採取積極處置措施,包括:立即施打子

宮收縮劑、立即夾住並切斷臍帶、牽引臍帶加速胎盤娩出,與採取觀察處置措施讓胎盤自然剝落相

較,可讓子宮快速收縮,降低產後子宮大出血的風險。


有人擔心施打子宮收縮劑後,又延長阻斷臍帶的時間,可能導致胎兒的臍血過度輸入症。


不過,幾個基礎研究結果顯示,胎兒娩出後立即施打子宮收縮劑,而且延後五至六分鐘再切斷臍帶

,新生兒所增加的血液容積並不致超出負荷,亦即不可能有臍血過度輸入的現象發生。


此外,查巴羅教授的研究也發現延後切斷臍帶的嬰兒,發生令人擔憂的新生兒黃疸或紅血球增多症

的機率亦未偏高。這顯示,採取積極處置措施預防產後出血,及延後臍帶切斷預防新生兒貧血,兩

項作法應得以兼顧。


其實,若從人類的演化史來看,從胚胎孕育到瓜熟蒂落,而至胎盤剝離,自然法則中,留存在胎盤

中的臍血原本就屬於哺乳動物新生兒的一部分;只是現代醫學的介入,提早切斷臍帶,而活生生地

剝奪了胎兒的健康權益。


胚胎學研究發現,大部分的胎盤血液在胎兒娩出後第一分鐘內,快速流向新生兒,而在兩分鐘之後

才慢慢停止血液流動。因此,產後兩分鐘除了延續母嬰心血相連,更可說是塑造新生兒健康契機的

黃金時間。


五年前,兩項大規模跨國性研究顯示,延後切斷臍帶,新生兒出生體重平均略高於立即切斷臍帶者

,而這一群嬰兒爾後的生長發育表現亦較佳。查巴羅教授的研究則發現延後兩分鐘再切斷臍帶,至

少讓胎兒多獲取35毫克的鐵劑。這對先天性營養缺乏、發育不良,或早產兒而言,意義非凡。而初

期臍血內所含有的豐富的成長因子、荷爾蒙及幹細胞,對新生兒一生的成長,也許亦影響至鉅。


產後延後切斷臍帶的作法,挑戰的另一個目標是臍帶血自存衍生的龐大商機。近幾年來,在醫療商

業模式的刻意操作下,產後的臍帶血被徹底汙名化,強調若未予以保留貯存,則形同垃圾或醫療廢

棄物。事實上,正規醫學一直在強調,胎兒一生中用到自己貯存的臍帶血來治療自己疾病的機率,

微乎其微。因此,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是:除非家族成員因罹病而有強烈的幹細胞移植需求,

否則自存臍帶血意義不大。


從公共衛生觀點來看,婦產科醫界該開始檢討現行的生產常規,除了代言或產學配合之外,亦應慎

重省思產後臍血最佳應用途徑。從胎兒的優生觀點來看,準父母們也應思考該要求接生者讓胎兒立

即擁有他們迫切需要的臍血,抑或是耗費鉅資讓臍血在二、三十年後成為最昂貴的醫療廢棄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opernicus 的頭像
    copernicus

    四人兩貓齊步奏

    copernic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